身份 是构成一个个体或一群个体与他人不同的特质、信仰或整体特点或状态,以及他们选择用来自我识别的方式。这可能是民族的、宗教的、文化的、性别的,或者是这些或其他特质的组合。尤其是集体身份,是一个社会构建,可能与构成该身份的个体如何自我识别的现实一致或不一致。身份政治化 是由这些个体或群体、其他个体或群体、社会政治运动或国家所作出的政治选择,在制定政治决策时将身份因素考虑在内。身份政治化必然导致歧视,因为选择不根据身份进行歧视意味着将身份因素排除在政治之外,即将身份去政治化。身份政治化的示例包括政治意识形态、政治运动或国家:
- 基于身份对个体或群体怀有尊重或好感,或怀有敌意或偏见
- 认为或宣称个体或群体在任何方面优越或劣等,或者应该或不应该享有某些权利或特权,基于其身份
- 根据身份授予或拒绝权利或特权(如教育、工作、住房、拥有土地、自由流动、居住权、公民权或其他权利)
- 自我或宣称自己是某种身份的排他性或准排他性成员
自15世纪以来,身份的政治化一直是人类政治和历史的核心,当时“民族国家”模式在欧洲形成,并通过殖民主义传播到“未开化”的世界:移民和难民将自己融入土著政治体系,而定居者像他们这样取代了土著政治体系,建立了独属于“他们”的政权。身份政治化的结果是几个世纪以来的法律、政治、经济和文化隔离、种族隔离、奴隶制、大规模流离失所、种族清洗、种族灭绝以及其他恐怖事件。
采取“人权”或其他法律或道德主义方法来处理这些罪行是不够的,因为它可能只是对症治疗而不是治疗疾病,通过判断犯罪或其肇事者而不判断引发、正当化和/或使这些罪行成为可能的政治项目。事实上,政治化身份的民族殖民主义模式只会有害,原因如下:
- 社会由不同身份的个体组成,身份政治化只会使其来源、创造、瞄准或以其他方式与之互动的社会分裂成竞争甚至交战的派别、宗派或国家。
- 身份是社会构建,因为身份群体不是真正的利益集团(如工业家、农民、学生、低收入家庭等),因此将社会分割成身份群体不符合其公民或利益群体的实际利益,这导致不解决或不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一致的政治叙事、言论、方案和政策。
- 身份政治化充满了矛盾:选择政治化身份的政治运动或机构需要定义它,甚至可能需要创建先前不存在或边缘存在的社会构建,以及随之而来的负担,必须将其强加给可能选择不同身份的个体或人群。
- 政治化身份可能失控。身份是将我们与“其他人”区分开的东西,当某个身份群体获得对其他人的统治地位时,该群体本身可能分裂成互视对方为“其他人”的亚身份。
当然,上述情况也适用于以色列,其在身份上进行了分离,区分犹太非公民与非犹太非公民、犹太居民与非犹太居民,以及犹太公民与非犹太公民。着重关注保障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,或关注以色列或以色列领导人的罪行,而不考虑犹太复国主义对身份的政治化是不够的。此外,犹太复国主义不是该地区唯一将身份政治化的项目,马龙主义、阿拉伯主义和伊斯兰主义都是类似的例子。在提出了去政治化身份的政治计划,即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世俗、民主、非身份化的国家的“一个民主国家”倡议,它提出了一种基本相反的政治模式,不仅是对犹太复国主义,而且是对殖民国家模式及其意识形态基础的国界之外。